2017年上半年,借力分享经济风口,共享充电宝也成为投资的热点,共享充电宝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近20笔,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画风突变。
近日,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LeDian正式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事实上,在乐电之前,已有河马充电、泡泡充电和小宝充电等企业悄然出局。然而在一些企业退出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获得新的投资。例如,充充8月宣布获得唯猎资本参与的5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也正在进行一轮超5亿元的融资。
自共享充电宝出现伊始,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引发口水大战。支持方认为共享充电宝顺应了共享经济的大潮,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反对方则认为共享充电宝是针对“伪需求”的假共享,根本不可能成功。如今,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冰火两重天,对未来行业走势的判断也大相径庭。那么,以乐电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退出,是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分化,还是未大先衰呢?
共享充电宝适宜“共享”吗?
共享充电宝其实并非真正的分享经济,和共享单车一样属于分时租赁。分时租赁企业除了要自行开发APP、自建信息平台,还要自行采购对外租赁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属于一种重资产的运行模式。分时租赁的对象需要具有市场需求量大、交易频率高的特征。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不具有高频使用特征,市场容量也更小。共享充电宝的基本功能是给手机充电。随着功能的日益丰富,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出门在外手机突然没电,的确是一件很闹心的事,共享充电宝抓住的就是这一痛点。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类应用场景: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枢纽的可移动使用;在商场、电影院、餐饮、游乐园等生活娱乐场所的可移动使用;固定于桌面的不可移动使用。
但共享充电宝在手机突然没电时的充电功能,需要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竞争。第一,电池制造商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电池容量,而手机厂商也在努力开发低功耗芯片,尽可能平衡性能与功耗,提高手机的续航时间。第二,在许多手机突然没电的场合,如机场、餐厅、办公室、会议室等较长时间固定不走动的场所,一般都有插座,甚至还有固定的手机充电设备。第三,自备充电宝。对于一些使用多、耗电快的手机重度使用者,往往都有购买并随身携带充电宝的习惯。因此,共享充电宝的实际应用场景是:目前电池容量相对有限的时期,在没有电源(忘带充电器/电源线)时或需要在不同地点间移动时,为手机电量突然不足的人提供应急充电服务。
如果手机用户身处有电源插座的场所且不需要移动,完全可以通过自带充电器和电源线解决为手机充电的问题。如果周围没有充电插座或需要移动,手机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带充电宝的方式实现为手机充电。有人会说,充电宝太沉、携带不方便,但相对于充电宝的押金,自购充电宝可能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押金在50元至199元不等,街电押金是99元,充充押金是199元。而市面上价格在100元以下的充电宝比比皆是,小米5000毫安的充电宝售价只有49元。考虑到偏高的押金(以及企业倒闭押金不能收回的风险),可能会促使更多人自备充电宝而不是使用共享充电宝。对于那些需要移动又不愿自备或忘带充电宝的手机用户,还存在由于共享充电宝网点偏少而造成搜寻、归还成本过高的问题,又会进一步减少相当部分的潜在用户。从长期来看,随着电池容量的提高、手机功耗的下降和续航时间的增加,手机将会告别“半天一充”的困境,进一步缩小共享充电宝的应用空间。据媒体报道,街电在全国70多座城市投放了30多万台设备、近140万个充电宝,日订单22万单,日均使用率只有0.16次,这一数值远低于共享单车日均2次以上的使用频率。
流量之争决定了成功的只能是少数
即使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容量足够大,抑或共享充电宝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如扫码后提供基于地理位置(LBS)的周边商户信息、广告等服务——实现盈利,这个行业也只能容纳少量的赢家。
数字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流量竞争。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大多数用户只会在手机里安装一两款APP以备紧急之需。覆盖率越高、越容易获得和归还的共享充电宝APP越容易被用户下载、安装;而下载和安装量越大、活跃用户数越多的APP也越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而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充电设施的铺设,在便利性方面进一步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距离。由此,那些行业领先企业将进入一个正反馈加速发展的循环。反之,那些铺货少、安装量低的APP则在负反馈机制的作用下萎缩、消亡。这也是为什么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一方面有企业退出,同时有其他企业获得新投资的原因。
实际上,在共享单车领域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摩拜和ofo在新融资的支持下不断变强,一些规模不济的企业则退入摩拜、ofo尚未顾及的城市,甚至彻底退出市场,最终共享单车领域将形成两强争霸的格局,甚至有传言摩拜和ofo也可能会合并。
互联网行业不同情弱者,赢家通吃是其基本规则。对于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往往能够率先获得投资、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成为最终的赢家;而那些亦步亦趋的模仿者,很可能的结局就是东施效颦,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在分时租赁领域,要么力争第一,要么(在新模式出现后)迅速跟进。如果是一窝蜂的跟进者,在迈出第一步时就已经存在了失败的风险。
Technical Support:http://www.shiwanmei.com http://www.shiwanmei.cn http://www.shiwanmei.net http://www.shiwanmei.com.cn http://www.shiwanme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