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开始,大量的快速消费产业面临着倒闭的大潮,百货商场、超市卖场、品牌专卖店,都在 2016 年掀起了“关店潮”,至今没有减退的迹象。仅主要超市和百货就已经关店 138 家(除华润万家),而华润万家一家超市关店达到 727 家。
 
对 2015 年关闭的 43 家大型超市与 31 家百货店的统计显示,这些店铺的平均存续时间还不到 5 年,仅为4. 89 年,而且百货比超市还短暂。
 
5A65DA39DFCFEC2FB5B647941187F5B7.png
 
去年的 11 月 11 日,双十一的盛典创造了中国消费的一个奇迹,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几乎等于中国最顶尖的 20 个购物中心一年的销售额。
 
此外,我们看到的是电商的销售额是中国所有购物中心销售额的2. 5 倍。
 
在这鲜明对比的背后,凸显的是中国实体商业的郁闷,如此的寒冬,到底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一、实体商业的困局
 
曾几何时,实体商业是世界经济中的奇迹,无论是消费分期付款的超前消费方式,还是沃尔玛的超级大卖场模式,实体商业都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实体商业的成功,我们看到了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强势崛起,而伟大的拿破仑大帝更是称呼海峡对岸的英国是小店主的国家,但是正是小店主的商业颠覆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因此,实体商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可谓是不容忽视,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被实体商业引动的市场变革。最早的超级市场在中国出现的时候,正式颠覆了中国百货公司的历史。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以美国沃尔玛模式的大卖场开始了在中国的疯狂扩张,在城郊建立起大卖场,从而吸引大量的顾客来采购商品,形成了美国式的中国卖场模式。
 
在中国零售业中,一直流传着location法则,也就是区位法则:谁先得到了最好的地块,占据最好的市口,拥有最多的门店,就一定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这个法则的影响下,中国的实体商业曾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甚至在最近的十年范围之内,一二线城市大量的shopping mall出现,这些购物商场成为了中国实体商业崛起的最好代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体商业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据笔者的观察,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一二线市场的市场饱和
 
中国虽然是世界少见的庞大市场,但是只要是市场就不可能是无限的,市场的边界一直会存在着。举例来说,早在 90 年代,或者 2000 年初的时间内,一般一座城市也就几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门庭若市,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五六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个不弱于当年的商业中心,里面有着超市,商店,电影院,饭馆,可谓是吃喝住行娱应有尽有。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个市场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在初期,面对着几乎无限的需求,极为有限的市场供给,开大型商场就等于开印钞机,真可谓大门一开黄金万两。但是,随着大型商场越来越多,每个商场所分担的消费者却在逐渐减少,最终的结果就是商超的产能过剩。
 
2、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成本过高
 
与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商超集中爆发不同,三四线城市的商超却呈现出发展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曾经去过一些欠发达的地级市,那里的商超数量非常有限,既然市场如此庞大,商超却为什么这么稀少呢?究其根源,还是渠道成本过高,经济学上产业集聚的根源就是通过集聚的规模效益降低交易的成本,但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成本过高,商超的聚集也就变得稀少。
 
3、互联网的颠覆
 
在 2000 年初的时候,最有名的电子商务实验,将一群互联网高手关在一家宾馆里,给他们一笔现金和一张银行卡让他们在里面不出来利用互联网生存三天,然而所有人都出局了,但是今天别说三天,有些宅男宅女甚至三个月不出房门都很正常。这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消费品流通领域的大量应用,让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电子商务企业强势崛起,通过更加有效率的流通和交易,大大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自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但是,我们再反观实体商业,由于高昂的房租、水电、物管、人力等实际成本,最终导致其在成本上的无法下降,在市场竞争中必然会一败涂地,近日大量关店退出市场的玛莎百货、太平洋百货,严重亏损的苏宁、国美其实都是这样的原因。在上述三个原因的冲击下,实体商业已经形成了困局,而这个困局一时间尚无法破解。
 
 
二、一枝独秀的 24 小时便利店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速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件商品的购买都不再通过复杂昂贵的传统商业,网上商城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最近,中国第 300 亿件快递出现了,据统计,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 6 年每年增长超过50%,现已位居世界第一;年快递业务量从 100 亿件到 200 亿件用了 432 天,从 200 亿件到 300 亿件仅用了 361 天。在快递的高速发展情况下,像京东都不少企业,上午下订单下午就能够到达,那么我还有什么需求要去大的购物中心呢?但是,需求还是有的,这个需求就是 2 小时需求。
 
笔者认为,凡是消费者 8 小时之外的需求都极其容易被电商行业所替代,唯一的问题就是,电商速度再快也需要从配货到物流流转的一整套过程。
 
这个时间一定会超过 2 个小时,那么比如说烧菜缺袋盐,跑步缺瓶水,这些 2 小时内的及时性需求电商就没办法处理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另一种商业形式来满足,这个形式在大多数人的小时候是杂货铺,是街边小店,在现在这个时代就是 24 小时便利店,不在于价格而是在于便利,及时。
 
根据尼尔森《 2016 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显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 2015 年的32%上升到38%,比网购高 3 个百分点。
 
有数据显示, 2016 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创纪录的 1000 亿元,在日本,便利店和超市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54%:46%,中国这一比例目前大致是8%:92%。于是,大量 2 小时消费圈内的需求开始增长。便利店是从电子商务到消费者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而实体商业寒冬中的便利店一枝独秀,则正是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优秀表现。
 
国家控股集团企业,湾湾川生态隆重推出的“互联网+生鲜便利店”,以“ 1 个互联网便利店、 1 个 24 小时智能店铺、 10 大配套爆款店”,深入到居民社区中心,大大便捷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更多http://www.shiwanmei.com.cn   微商外包服务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为微商快车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 http://www.shiwanmei.com.cn/news/587.html
上一篇:消除负罪感,让消费者买的心安理得
下一篇:微商越来越难,那是因为你没看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