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一个月里,搜狗宣布即将赴美上市,理财工具挖财也准备IPO。工具类产品看上去是一片红火,整体进入收割期,但是环顾整个工具品类的发展,已经出现完全不同的两极分化。

1

为什么工具类会出现两极分化

在智能机时代早期,移动互联网刚刚发展,应用比较有限,工具类产品免费提供特定功能,提高用户时间效率,弥补、强化移动端发展的不足,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涌现出大批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工具类应用。

比如效率工具便签、随手记;生活类工具墨迹天气;系统类工具UC浏览器、Clean Master等等在内的多种工具类应用,靠着简单实用的功能,快速的积累和拥有上亿的海量用户。由于工具类产品不受文化地域的限制, 2011 开始包括猎豹、360、UC、微信、金山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出海发展也大获成功。

虽然工具类应用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市场和用户基数较大,但工具类产品粘性差,用户停留时间短,打开频率相对较低。很多用户只在特定需求的时候,才使用工具类产品。这与社交、内容类产品比起来,无法培养用户的高频使用和依赖性。工具类APP在用户使用频率、时长的无法突破,直接导致了无法大规模变现。这成为工具类产品发展的最大阻碍。正如陌陌的唐岩所说:“工具类应用APP软件即便用户过亿,但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没有网状关系,仍然构不成护城河。”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迭代发展,海量的APP集中爆发,各种争夺用户时间的信息和内容出现密集增长。用户选择增加,注意力被快速转移。以前需要额外安装的工具应用,如手电筒、便签、天气等独立软件,既无法与内容型平台争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同时也面临着微信等超级APP的碾压,这必将导致大批工具类产品的要么淘汰,要么顺势升级。

一方面是久邦数码退市、海豚浏览器变卖、 8684 公交地铁倒闭,大量一成不变的工具APP,直接面临死亡。而另一方面,以UC浏览器、猎豹移动等多个领域的工具类产品,顺势而变,率先完成转型。在面临商业模式不明朗,功能单一,用户打开率低等情况下,开始布局内容领域,从单一的工具化应用,转化成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资讯内容综合平台。而内容具有先天的粘性和分享的再传播性,从前几年开始,按照傅盛的说法,“以工具应用为入口,以大数据为高地,以内容为核心。”

2

工具平台是如何转型的

人口红利消退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被各大巨头把持和分割,部分转型升级的工具类产品,开始增加内容属性,抢占用户注意力,停留时长,将原有的海量用户价值激发、转化。

UC最初只是一款上网的手机浏览器,优势在于用户上网速度快和省流量,作为一款信息入口工具,它在中国和印度等多个国家发展的都还不错。但从2015年开始,为了解决用户粘性和规模化的商业化变现,UC开始弱化浏览器标签,进化成为阿里布局内容分发领域的核心,打造出提供海量资讯内容的、新型大数据媒体平台,完成品牌和整体平台的转型。 

升级资讯内容平台后的UC,依靠阿里生态闭环的保护壁垒,拥有资源和技术算法的优势,贯通阿里大鱼号自媒体生态,实现优质内容的组织、聚合、分发,精准匹配用户的兴趣,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和高粘性。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报告显示,经过一年的发力,UC已经跟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传统新闻资讯APP并列移动资讯第一梯队。

猎豹移动这家靠安全工具起家的公司,通过不断复制自己工具产品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多媒体内容分发平台,包括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电池医生、金山毒霸、猎豹浏览器和PhotoGrid。

猎豹在转型内容全球化和移动商业化后,凭借个性化和丰富的内容,即便在移动互联网人口下降的背景下,海内外用户规模和活跃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持续变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2016年猎豹移动公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其总收入达45.6亿元创历史新高。

墨迹天气曾经作为免费向用户提供气象服务发家的工具,转型之前墨迹天气,通过效果广告达到广告流量变现,但是诟病于工具应用的特性,每个用户留在应用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十秒,很长时间内墨迹天气都赚不到钱。

2016年上线3年,积累超过5亿用户后,墨迹天气开始逐渐摆脱工具标签,围绕用户需求,以气象大数据为基础,增加个性化内容的推荐。根据易观公布的《中国天气应用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第1季度》报告显示,凭借用“天气+“的生活化服务,墨迹天气继续占据天气类软件第一的位置。

3

有粘性的平台才能赢得未来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随着2015年人口红利消失,以前凭借快速增量用户、流量,得以生存的工具类应用,优势将不复存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正在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将重点放在存量用户的运营上。

多数大流量的应用,已经布局用户入口和内容生态体系的结合,转型多元化的内容资讯分发平台。无论什么平台的产品,只有占领用户使用时长,沉淀高粘性用户,才能实现变现。

2009 年微博成立,作为图文互动传播工具,早期利用名人资源,迅速吸引用户。 2011 年拥有2. 5 亿用户,相当于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一半的用户数。但是从 2013 年因为体验没有提升、功能单一,用户开始流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微博先后加入短视频、直播和微博故事,并根据用户兴趣进行内容推荐,进一步提高用户粘性和在线时长,根据微博 2017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月活达到3. 6 亿,与微博相对的twiter月活3. 28 亿。而股价连续创了新高,突破 200 亿美金市值。

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 2015 年,曾经的浏览工具UC,开始踏入资讯内容分发领域。 2016 年UC推出W+量子计划,投入 10 亿资金扶持优质内容,后来,阿里文娱统合UC订阅号、优酷自频道账号,共同升级为阿里大鱼号,扶持资金也加码到 20 亿元。 2017 年初,UC针对品质内容推出UC名家专栏,利用数据与技术的优势,提供优质原创的内容。

在内容品质和生态扶持两个维度一系列动作之后,UC成功突破原有工具的局限属性。在阿里文娱整个大生态的辐射下,UC打出了比其它玩家更强有力的内容生态效应。长远来看,阿里这条打通了用户、内容和商业化的链路将为UC带来更持久的后劲,让UC有效把业已形成的高用户粘性转化为让内容生产者歆羡的变现能力。根据Questmoible数据显示, 2017 年 6 月份,UC每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 5 亿,日均用户超过 6000 万人。同时,UC也是中国用户粘性最高的APP之一。

在海外, 2012 年只有 3000 万用户的美国文字图片社交工具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通过推出短视频、直播Instagram Stories等功能,拉高用户使用和转发的活跃度,形成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据最新数据,现在估值超过 350 亿美元的Instagram, 2017 年用户将超 10 亿人次。

自从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各大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不再停留在争夺用户流量层面,重点在于用户的质量。只有高粘性用户的平台,才更能把握未来。未来平台的争夺战,是关于用户时间的竞争,而内容,从来都是时间最好的伙伴!

 
     更多http://www.shiwanmei.com.cn   微商外包服务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为微商快车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 http://www.shiwanmei.com.cn/news/764.html
上一篇:营销技术化,才是未来企业营销升级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网易云音乐推出脑洞广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