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有本小说叫《许爷》,主角是一位八十年代中期的出租车司机,那时候的出租车司机,绝对属于社会里的有头有脸的人物:
“许立宇穿着一身一身笔挺耀眼的西服,甚至戴了两个金戒指...我们在一个当时刚开张、最体面的一家法国餐馆坐下来,唯有他顾盼自如,如鱼得水...饭后结账时,我只是默默地看着许立宇从他那只精美的皮钱夹里厚厚的一摞钱中飞快扯出若许...”
稍微上点岁数的读者可能了解,那时因为管理不严,出租车司机基本也不打表,要多少钱全凭司机一张嘴,于是活的一个比一个潇洒,而出租车也就必然不是普通人所消费得起的玩具,《许爷》中的“我”第一次坐许立宇的出租车时,简直如履薄冰:“我很矜持地坐在后座什么也不问,虽然我很想把车窗放下来,很想知道烟灰应该弹在何处。”
出租车在中国存在的历史其实相当之长,北京的第一台出租车,早在1912年就出现了,但是长时间以来正如小说里描写的情景一样,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种昂贵奢侈的出行方式是少数有钱有权人的专属。
这个冲突随着生活水平水涨船高,自然而然就消失了,而当大多数人可以坐得起出租车之后,新的烦恼又随之而来。相信诸位对出租车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怨念,不需要打车的时候,感觉满大街都是空车,急需出租车的时候,发现每辆taxi上都已经载了人。而司机也并不舒坦,路况好时没人拦车,刚开始接单就堵车堵到飞起。
似乎可以把这样的状况称之为薛定谔的出租车,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仿佛都陷入了一种失去控制的混沌状态,他们互相知道彼此的存在,但是永远无法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彼此,于是一个只能继续等待,一个只能继续瞎转。
而在北京第一台出租车出现整整100年之后,2012年滴滴打车APP正式上线,至此,这项古老的行业才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走向了新纪元。
滴滴的模式其实已经不用多赘述,出租车是一项极度依赖即时位置的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就像一把锤子,彻底敲碎了乘客与司机之间横亘已久的高墙,而随后的滴滴专车,滴滴快车等系列延伸服务,更是改变了所有人出行方式。
而当滴滴高歌猛进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冲突。
比如滴滴虽然解决了乘客寻找空车的问题,也给了出租车司机更多的选择权,当司机可以浏览到所有周边乘客的目的地时,他的权力被无意间放大了,就可以选择它最想载的乘客,而那些短途乘客则被莫名的牺牲。
接过这个接力棒的是优步,优步的司机端无法显示具体目的地,无法挑选,而系统也会自动就近派单,过多的拒载会受到惩罚,进而让所有乘客有车可坐。毫无疑问,滴滴也好,优步也好,都是出行服务上跨时代的颠覆者和革命者,它们一次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传统出租车高随机性的特征,让产品和消费者无缝链接。
当滴滴快的合并占据了垄断地位之后,曾经的一些竞争对手逐渐被清场,高额的补贴慢慢消失之时,给了所有人一种感觉,出行APP大战已然尘埃落定,掀不起波澜。
可是战争还没有结束,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表面上,滴滴以及优步提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乘客的需求真正得到了100%的满足吗?消费者真正爽到位了吗?
对于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尽的,最为理想的出行场景是,乘客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招手也好,APP也好,下一秒就有一辆车停在你的身旁,是不是?
但是无论是传统的出租车,还是新兴的网约车,都没有彻底的达到这样的效果。
对于出租车来说,某些时候的确可以完成“即时”的部分,看到空车,扬招,上车。但是拒载、司机交班等情况出现的极为频繁,更不要说其他更让人七窍生烟的情况:看到马路对面有辆空车,挥断手也没引起司机的注意,或者看到不远处有辆空车在等红灯,玩命奔将过去然后在到达前一秒发现红灯变绿灯,出租车施施然开走。
看到了,错过了。
对于网约车来说,先是高峰期间叫不叫的到的问题,再是叫到以后来不来的了的问题,经常打车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滴滴上叫到了车,发现对方还离着五个红绿灯,一边崩溃地盯着那辆小车车在手机地图上龟速挪动,一边崩溃地发现一辆接一辆的出租空车在身边飞驰而去。
叫车五秒钟,等车十分钟。
就像太阳每天升起,冲突也是生生不息。
直到最近我发现了“斑马快跑”。
这家公司很简单,做的是网约车的生意,只不过做了件小事,把车刷成了斑马条纹。
哗众取宠?并不。我觉得这是个相当高明的方案。
传统网约车有着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一,不能扬手即停,离你再近的网约车,也不可能效率比出租车还高,第二,就算可以扬手即停,但你也根本不知道,大街上跑的这么一堆车里,到底哪一辆是网约车。
而有没有一种方案,可以结合出租车的即时,和网约车的位置链接?
刷个漆吧,那种一眼可见一眼可知,亮瞎你眼睛的那种。
目光所及之处,看到路上跑了辆斑马,不用管司机有没有发现你,不用管司机是不是在对面,不用管司机是在直行在转弯还是在调头,摇一摇司机转眼就能到。
它即是一辆通过手机下单的网约车,也是一辆在大街上辨识度超高的出租车。
当然,这样的模式极度依赖于斑马车的数量和覆盖密度,模式再优秀,一个城市里只有几十辆车也毫无意义,但在所有人都以为一个市场已经无利可图之时,又给了消费者需求一种新的解决可能,在出租车这样始终不稳定的供求关系中,又无中生有地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切入点,这件事本身就足够有意义的了。
冲突永无止境,机会永远都在。
最早人们记录景象,只能通过绘画,画匠就是一个时代的眼睛,而照相机的发明,让捕捉景象成了瞬间的动作,但传统的胶卷相机,又极度依赖于摄影师的技术,因为在冲印之前,没人知道你拍的照片是什么样,所以数码相机又应用而生,即拍即显,不好就删,可是数码相机重的要死,除了装逼一无是处,所以微单这种产品又应运而生,直到现在手机摄像功能强大如斯时,大家终于开始抛弃了照相机这个古老的产品。
但手机真的是终点?
冲突永无止境,机会永远都在。
最早时候白领吃工作餐,要么食堂要么周边找小饭馆,但是食堂的口味基本上不用有什么期望值,也不能保证公司附近有既近又好的餐馆,何况中午要加班怎么办?何况我实在太懒怎么办?于是有了饿了么,一个APP,一百家餐厅任你选,人在公司做,饭从天上来。但是外卖吃多了终究犯嘀咕,到底干不干净,到底卫不卫生,在这个连海底捞都有老鼠,五星级酒店床单脏的发指的年头里,叫外卖简直是探险,恨不得公司里有个厨房自己下厨。
于是又有了“回家吃饭”这种APP
同样是餐饮外卖,只不过这里出现的是各种“兰姐”“谢姐”“韩姐”,可能还有闲人马大姐。
如假包换的私房菜,不用先谈口味如何,至少让你担惊受怕的心可以稍微放下一点。
冲突永无止境,机会永远都在。
理论上一个冲突的解决方案,往往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冲突的产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终极的营销方案,只要随身带着好奇和思考,那么商业和营销将永远没有终点。技术爆炸的时代,的确产品迭代更快,但产品的迭代,并不只依赖于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双发现冲突,洞察需求的眼睛。
更多http://www.shiwanmei.com.cn 微商外包服务